未来十年,中小学体育课这样上
2022-04-28 04:18 来源:朝闻天下 阅读量:5155 小 中
未来十年,中小学体育课都会这样。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正式实施。作为未来十年我国基础体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发布备受关注。新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旧课程标准相比,有哪些变化?突出了哪些特点?有什么新要求?
课时保持不变——体育依然是第三主课。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显示,从今年9月起,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将开设“体育与健康”,占总课时的10%-11%,仅次于语文(20%-22%)和数学(13%-15%)。
南京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王认为,十年前体育已经是第三大学科。新课标之所以被误读,源于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的挤压,使得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处于非主流地位。“我国加强学校体育的政策体系已经比较完备,但如何把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是关键。所以‘体育公开课’还是要反复提的。”
2022年2月24日,重庆市庶人博文小学雪上体育课,孩子们在练习旱地滑雪。新华社记者唐宇摄
新课标共148页,分为七章。其中,“课程内容”有90多页。“专项运动技能”板块除基本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健康教育外,还包括六大类运动,分别是:球类、田径、体操、水上或冰雪、中华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每种类型的运动都包括一些运动。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其他体育项目的课程内容。
“除了传统体育项目,新课标还包括攀岩、滑板、跳绳等。,既能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又能引导他们从兴趣出发,尝试参与新的体育运动。我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苏和顾爱玲出现。”王对说道。
2021年11月4日,崇左市大新县民族高级中学,一名学生用篮子捡起绣球,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新华社记者刘凌毅摄
核心素养——体育课强调“干货”和“实战”
与旧版本相比,新课程标准将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
新课标将“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本质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
刘基表示,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都将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在教学内容上,将摒弃过去单一技术、单一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倡导体育知识技能的结构化教学。
2022年1月11日,山东青岛吉隆路小学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练习旱地冰球。新华社记者李子恒摄
他以教篮球为例。以前体育课可能只教双手胸前传球,现在一节课不能只教单项技术,应该教组合技术,比如传球,运球,跑篮。“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知识、技术与技术的相关性。体育课要教组合技术,对抗练习,完整的技术展示,让孩子玩游戏。”
新课标提倡大单元教学,强调一个项目的完整学习和体验。一个大单位至少包括18个小时。比如连续学习一段时间的篮球,让学生对篮球有一个完整的体验和基本的掌握。而不是过去一个班教一个项目的技能,甚至这个班教篮球,下一个班教武术,然后下一个班教田径。
2021年5月20日,宁夏中宁县第九小学五年级女篮队员在体育课上打篮球。新华社记者李光涛摄
此外,新课程标准强调在体育教学中创设复杂的运动情境。刘基说,过去的教学往往是原地或按固定路线做动作,而真正的篮球和足球比赛变化很快。未来,教室应该模拟真实的运动情况,创造复杂、动态和变化的场景。王说:“在丰富的应用情境中,通过对所学技能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团队精神、抗挫折能力等素质。"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体育老师李世光说:“新课标高度聚集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很多方法来自基层。无论什么地区,什么层次的学校,只要实行‘教会、勤练、勤赛’,学校体育就一定会得到促进。"
强度运动——“没有汗水的体育课”将成为历史。
新课标的一大亮点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
刘基解释说,学业质量是指学生在完成一定水平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后的学业成绩,用来反映学生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这样就有了评价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标准。
2020年6月14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民族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练习上篮。新华社记者沈博涵摄
比如,就身体素质而言,学生在没有同学的情况下,必须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合格水平;比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三次体育锻炼,每次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球类“三级”学业质量的标准之一是要求学生参加班里比较正式的教学比赛…
“这些学业质量标准有的是定量的,有的是定性的,这在过去的体育课程标准中是没有的。这个标准是用来指导‘教’和‘学’的,目的是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课内体育学习和课外体育锻炼。”刘说。
新课标明确了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标准,提出要“科学设置运动负荷”。每个班要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内所有学生的平均心率原则上为每分钟140-160次。
2022年2月21日,北大附中,初三学生在体育课上跑步。新华社记者任潮摄
“儿童体育锻炼需要强度。”王说,如果是一堂没有难度、没有强度、没有对抗、没有喘气、没有心跳、没有出汗的体育课,是无法锤炼学生意志品质的。
刘基说,“之所以这样规定,是为了解决体育课‘不流汗’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从而获得运动和教育效果。《条例》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大量的实践成果支撑。个人认为,如果新课标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体育老师能严格执行,家长能积极配合,显著提高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将指日可待。”
新课标还针对年龄趋同、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参与度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