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北大:六十年后,我与母校的双喜之约》 —— 王维义
2025-05-12 17:24 来源:朝闻天下 阅读量:8515 会员投稿 小 中
2025年金秋,我以87岁之龄重回燕园。恰逢北大生科院百年华诞,又逢我们动物遗传学班(以下简称动遗班)毕业六十周年。双喜临门,恍如昨日——当年未名湖畔的少年郎,如今已是白发先生,却仍被母校的讲台召唤:“宝刀未老,再授一课!
抚今追昔,实验室的灯火、同窗的争论犹在眼前。六十年风雨,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北大人的赤子之心。此刻,我只想说:人生有幸,能与科学偕老,与母校重逢。

5月3日这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和五位老同学怀着兴奋又有点小紧张的心情,走进了生科院的庆典会场。那感觉呀,就像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当年我们风华正茂、怀揣着梦想在校园里努力奋斗的日子。那一刻,那些在实验室里钻研学术、在图书馆里挑灯夜读的场景,都仿佛一一浮现在眼前。

庆典现场那叫一个热闹!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掌声像海浪一样一阵接一阵。我更是幸运得不行,和北大原校长、也是我的同年级学友许智宏院士拍了个合影,这可是一份沉甸甸的珍贵回忆呀,每次看到这张照片,都能让我想起在北大的那些点点滴滴。

午后,我们动遗班 59 届的同学又聚在了一起。大家围坐在一起,那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岁月在我们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不变的是那份同学情谊。大家互相问候、祝福,笑声不断。不过,聊着聊着,话题就转到了健康上。我们对那些已经离开我们的 31 位同学,心里满是哀伤和怀念,特别是那些在 50 多岁到 60 多岁就早早离世的同学,他们的离去让我们特别痛心。同时,我们也给因病没能回校的 13 位同学,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希望他们能快点好起来。

回想起我们班当年1965年毕业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全班50 位同学,一个个都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时光飞逝,六十年转眼就过去了。返校的同学人数从2019年的19人减少到了2025年的6人,这数字看着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儿。看着这些数字,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也意识到了我国老龄化社会面临的健康挑战。现在我国 65岁以上老人占比都达到22%了,近 3 亿人口步入老年生活,可遗憾的是,我们的老龄化还伴随着很多疾病。

在我的研究生涯里,我一直关注着这个领域。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我也和国际科学界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我国不合理的食物结构和饮食习惯引起的营养失衡,是导致三大慢病高发、老人早衰早亡的重要原因。拿 ω - 3/ω - 6 脂肪酸的摄入失衡来说,这就是一个特别值得咱们注意的健康隐患,它就像一颗隐藏的炸弹,时刻威胁着咱们的健康。

这不,在聚会的高潮部分,咱们 59 级的学霸朱作言院士,特别热情地在工作室招待大家吃午饭。虽说只是简单的盒饭,但那里面装着满满的同窗情谊呀。为了给同学们送上一份健康和祝福,我特意准备了来自杭州的品牌丝巾,还把我写的《神奇的亚麻籽与欧米伽 - 3》这本书送给了大家,希望同学们都能从书中学到健康知识,变得更有活力。

最后,我们在生科院门口拍了一张大合影。当相机 “咔嚓” 一声定格下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青春的影子在闪动,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在闪耀。我真心希望我们都能身体倍儿棒,长命百岁,等到下一个十年相聚的时候,大家都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再来一次欢乐大聚会!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特别期待与自己同窗的下一次的重逢呢?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热门
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