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意山水》与《梅山文化》的交融与剥离——廖清生
2024-07-02 09:06 来源:朝闻天下 阅读量:8537 会员投稿 小 中
《云意山水》与《梅山文化》的交融与剥离
廖清生
子非鱼:原名廖清生,六十年代生人,毕业于师范学院数学系。当过农民,农民工,教师,小老板,电视栏目策划人,编剧。先后出版过都市生活长篇小说《布蓝鸟》,警察题材小说《警中警》,官场题材小说《职务》,历史题材小说《吴三桂的发迹史》。
中国第一部督察题材电视剧《警中警》原创编剧。
世界最长的史诗般原生态纯文学作品,240万字,50年跨度,200多个人物,七大家族中国各阶层的心历路程《死活》作者。
从2014年自驾游西藏以来,发现祖国山水还有文学无法表达的特质,便潜心研究山水画创作,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重视生灵,窥视人心,化外宇宙,将文学,哲学,宗教,国画等元素融入国画创作中,突破传统国画审美范畴,打破传统国画创作禁忌,坚持追逐本质,杂乱有章,遵循无极,以无化无的宗旨。坚持将文学,宗教,美学尽量完美地融入以山水本质为整体载体。一切融化于心,又超然心外。意念与天外之天,道外之道融为一体。创作形式(没有)篱笆,山川河流可以倒置,树木山石随意叠加,动物花鸟任性错乱,云雾水流自然变形。无论过去,现在,将来的意念,情感,思想,天伦都可以任意同框,独自创立《云意山水画》。
廖清生向第八任联合国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先生赠送画作
《云意山水》与《梅山文化》的交融与剥离(上)
文/廖清生
一,《云意山水》与《梅山文化》的交融
1、关于梅山文化的简单概述:
中华文明五千年,除了炎黄文化的正统血脉,还有许多支脉文化,其中衍生在古梅山一带,主要是湖南中部的邵阳,益阳,娄底,怀化等市的,又最终好像隐灭在湖湘一带的梅山文化,就是不可忽视,且对中国近代史产生过重大影响,并已经汇入中华文明的主血脉。
梅山文化又叫蚩尤文化。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中国神话中的战神。传说: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约在4600多年以前,黄帝战胜炎帝后,蚩尤率81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天下,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县境内)展开激战。最终蚩尤战死,东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
蚩尤被黄帝打败后,部族土地也被夺去,只在今天湖南中部保留了最后一块世外桃源式的飞地,这就是梅山。从此以后,梅山就成了一块“不服王化之地”,独立发展了4000多年,直到公元1072年宋神宗“开梅山”之后才融入中央政权的版图。
古梅山,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一个以湘中为核心的古老历史地域的称谓。以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为界,开梅山以前的梅山文化为早期的苗瑶族文化,因此具有一般地域文化都不具备的“独立根性”;“旧不与中国通”的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前,这里地域荒野,人丁横蛮,不服当时朝廷的管制,分庭抗礼,谑称“梅山峒蛮”。使它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因之保留了丰富的本土原生态文化内涵,成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梅山文化在中国南部坚守数千年不被吞噬,且不断扩大规模,离不开梅山教的作用。
后期的梅山文化是汉人的移民文化,是外来先进文化与本地土著文明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种复合文化,后来发展成为近、现代湖湘文化的重要源头。梅山文化也包含丰富的人类原始信息,记录了人类心智发展并成型的过程,是一种古老的原始的、神秘的地域文化。
纵观梅山文化的形成及历史,不难发现,梅山文化是蚩尤所辖部落偏安一隅,为了传递血脉,不得不及其柔弱的避世。所以,当他们在实现生活中,无论是肉体,还是灵魂,都得不到其他地方所能得到的物质支撑及文明教化时,不得不利用巫术来支撑血脉的传承与文明的继续。
由于道教文化的许多文化现象与梅山教的文化现象有许多类似,甚至可以兼容,梅山文化逐渐失去其独立性,大部分的核心巳经被道教文化兼收。梅山文化由此而融入中华文明的血脉。然而,梅山文化中的坚硬内核并没有因此而消灭,为了展示其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性,反而变得更加坚硬,有时给人近乎异类的感觉。这就形成了中华文化中独放异彩的湖湘文化。
2、关于云意山水的简单概述:
云意山水画的宗旨是杂乱有章,化无为无。杂乱有章主要是表现形式,依据世界万物无序纷呈,而山水之表恰是乱石铺山,杂草无序,树木交错。人文心灵亦是依据心情作用于景物而衍生万象感化,无法格式化。然而,无论世界万物表现得多么杂乱无序,而其真相只是万物外化,其内核应该是万物有道。所以,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并不是作品之中的线条的混乱,墨块的无序,色彩的交错,而是其作品由外至内所表现的万物之道。道便是创作绘画作品必须遵循的章法。此道并非只指古人所讲之道,而是在道经历道在自然,道在人心,道在无极这三个历程之后所形成的道,也是绘画者的思想与技法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
道在古典哲学里,是一个虚幻的命题,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便是对道只可意味不可言传的表述。正因为道的不可言说而产生虚幻之感,进而为无。有如佛家所言之空,此空也并非真空,而是参禅心境的一种表述。空即非空,是隐形万念的道。万念从来不消失,只是遁形于道。
所以,云意山水打破传统山水在表现水,岚,气,天等方面倾向于真正留白的技法。而是在留白处写出虚无,空灵,万象。将无极之道转化为人心之道,进而转化为自然之道。既遵从道的虚幻与佛门的空无,又是依据道的真谛化无为无,是无极之道。
所以,杂乱有章,化无为无既是云意山水画创作的起式,也是它的终极目标!
关于“云意”,根据百度解释: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并且,云可以形成各种的形状,也因在天上的不同高度、形态而分为许多种。其主要组成是: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混合组成。
然而,人们肉眼所见识的云是变幻莫测,应有尽有。
这样一来,我们感知的事物就不应该是通常所说的三维空间,四维空间,甚至五维空间,而应该是无维空间。无维空间并非是无,而是许多,多到我们不想用数字去表达。正是这种无维空间,才可以包罗人们已经感知,并可以用语言表达的,人们已经感知,并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人们已经感知却不自知,人们无法感知却存在于宇宙的。
人类的个体,无论多么强大,都是无法真正感知世界,也就无法真正映射,触碰,表述世界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试图用阴阳学说概括世间万象。也有用道来概述世间万物的。没有错,表面上说,从三维空间,四维空间,五维空间出发的话,是可以用道,或阴阳来归类总结万物。可是,这样的概括与归类,是否是准确的,完全的,甚至科学地概括与归类?肯定不是!因为人的局限性,时间的局限性,空间的局限性摆在这里,而我们所有的感知,思考,判断,总结都是来自于人类自身,是水井之中的光芒,是铁笼之中的思想。
正因为如此,人们始终没有放弃超越自身的探索与思考。宗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无限放大自己的心法,去触碰,去感知,甚至去幻想那个或许存在无维空间,或许并不存在于无维空间的万象。
3、关于云意山水与梅山文化的交融
在梅山文化融入中华文明大统血脉之前,更注重以自然为图腾,以个性为基石,以精神为支撑来张扬灵魂的自由与禁锢。在梅山文化融入中华文明大统血脉之后,由于其受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文明的影响极深,所以,依然以湖湘文化的柔软与坚硬,广纳与固守,充盈与博大的属性呈现于世界。此时,梅山文明便在道教文明之中,又在道教文明之外。
云意山水的核心思想便是杂乱有章,以无化无。破除三界,成就心法。
对于三界,佛家与道家有不同论述。
而我所要强调的云意山水,只要是在绘画之时,无论是佛门三界,还是道家三界,统统都当不存在,唯有吾心得法,穿过过去,现在,未来三界,窥视天宇,得见天外之天,获得道外之道,天我两亡,道我两忘之境界,便是心法成就之时!追求大道至简,随心所欲的至境。
这样一来,梅山文明的既在道中,又在道外,与云意山水的寻获道外之道,追求无极之道便意外契合。
《云意山水》与《梅山文化》的剥离(下)
文/廖清生
云意山水画,最终只是个体在文化的实践,所以,它不必拘泥于中国画的传统技法,更不必受制中国画的传统审美范畴。
云意山水画的技法概述:
我们通常认为,绘画由形体语言符号,空间语言符号,色彩语言符号组成。但是,我却认为山水画应该以思想为内核,以情趣为肌肤,以性格支骨架,以语言张个性,从而创作出表达语言独立无二,个性极度乖张,情趣充沛丰盈,思想深刻别致的山水画!也许,这在许多同行看来,已经足够惊世骇俗了。因为,云意山水画已经完全不同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没错,我创立云意山水画的目的,就是要从中国传统山水画里跳出来,形成独特的审美范畴下独特山水画。与其说它是云意山水画,不如说它是中国画。
根据我自身特点,我希望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抛弃传统山水画的审美范式,抛弃传统山水画的承载文意方式,抛弃传统山水画的玩仕性情,抛弃传统山水的重意境轻思想,重情趣轻个性的格局,建立超越本我之格局,张扬自然之属性,我中有我,我中有天,我中无我,我中无天!一切从自然属性出发,最终又以消失自然属性来张扬自然属性!如山之结构,可以用无形破有形,以有形支无形。如山之体征,浓淡湿干,冷暖薄厚以自然为本,以心性为标。如山水画之风格,一切手段都是为主题服务,如文章之谴词造句,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若是以山水画之表征来论风格,即为无风格!一画一性情,一笔一禅心!真正的风格,就是自己的立意,思想与文学融入绘画,是核心竞争力!所以,绘画艺术创作有如谈恋爱,永远保持活力,神秘,不离弃,也永远别想着完全了解对方或让对方完全了解自己。就是在这种可以感觉却又无法言说的状态下去创作,才可能出神品。也就是说由心驭笔。而当一个艺术家的技法娴熟,观念成形,动作规矩时,就无法推陈出新,更谈不上出神品。这就是由笔带心。当文学完全融入绘画,从审美的角度来评判,我将来的方向,越来越趋向文学,而放弃绘画上的一些庸俗美的取向。只有这样,才更接近心灵与宇宙,而非为了所谓美学原则而屈意构建!具体说来,先简述以下几点:
、结构随意,线条由心。首先,将备用纸揉揉,是粗揉还是细揉,揉一次还是揉多次,根根自己所要创作的方向而来。再将纸展开,但不必弄得太平整,悬挂于画墙之上,这样,平整的纸张就有了凸凹有致,阴阳分明的纹路。然后,认真审看纸张,从阴阳分明的纹路之中,读出山水的结构形态。如果心中已有大意,再用笔去勾勒结构,或阴或阳,随心而为,不必拘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处所讲的结构,并不是我们讲的传统山水里开合,而是可以大开大合,随意组装拼凑,甚至大胆叠加。也可以先依然据实描写山水,再用大骨架支撑画面。如大西藏山水试验,可以忠于其层次分明的特点,又打乱其层次,形成错乱的感觉,产生神秘梦幻的效果。也可以写实与抽象任意交错,色彩冷热交替,任意叠加,产生云臆效果。所谓线条由心,首先是指线条的走向,可以依据凸凹有致,浑然天成的。布局,可以用擦突出阳线,也可以沿着沟去勾勒阴线,是先阴后阳,还是先阳后阴,或者是阴阳交错,尽可以恣意妄为!正所谓突出杂乱两字!若是要表现山体的峻荒,岩石的刚毅,必须笔墨干裂刚烈,线条刀劈斧削,任意纵横交错。若是要表现山体圆润生动,必须用笔湿润,线条柔软逶迤。
(二)、造型之时,忠于文学。1、写实部分可以尽量夸张变形,只求最大限度地张扬山水之本质与心性精神的高度融合。甚至可以违背常理与规律地表现山石,树木,花草,人物,鸟禽等物形象自由结构,攀附,变异。2、写虚部分在突出空灵,飘渺,虚无的基础上,可以尽最大能量去展现无中生有,有中存无。是对道之可循可迹而不可言的极力拓展,对无而非无的无限靠近。3、为了不让画显得过于空洞虚无,给人以故弄玄虚之感,要用性情构筑大象,使整个画面骨力丰盈,气宇轩昂。同时,还要在紧要处(此紧要处非常理上的紧要处,而是在超越常理出人意料的险要处)用异于常人独具特点的笔墨与色彩来详写,甚至到滥写的地步,来张扬个性,思想,情怀,自然观照!4、进一步弱化有形,打破陈规壁垒,突出让人突兀的品质。进一步强化无形,在无形之中尽可能抒写更多的有形。让有虚化,让无充盈,即是大成。
(三)、色彩运用,肆无忌惮。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绘画讲究像。所谓写实是追求像的极致状态。其实艺术创作,越接近真实,越无味。有如爱情,越走近真相越无味。艺术的本质魅力,也是最先锋的本质,是让作品永远充满张力,且这种张力必须来自于当代并穿越当代!所以,艺术创新必须是一门惊险的艺术,随时有可能掉入万丈新渊,却又必须永远向前!有如高空走钢丝。中国山水画历来讲究色浅调淡,以高雅逸情为本。这本没有什么不对!只是山水画如果只能用这种格调,或者说崇尚这种格调,就有失偏颇。我主张将文学注入绘画,而文学即是人学,无论如何看待天人合一,其出发的基站依然是人,而绘画的底色应该是文学。
那么,我们的山水画就应该更好地全面地表达我们需要表达的东西!为了具有更好的表现力,我主张设色时,应该随心所欲,肆无忌惮。色彩薄厚随心,湿润干枯由性,或冷至极地,或热如炎夏。或由冷至热随意铺张,或由热至冷随手掩饰。其核心是为了展示山水画之色彩丰富,浓烈,渲染而多变!可借用多种特技来展示山水画之气韵,如云雾抒写所述之用色之特技,刘海溧之水墨与浅色交错滴染!总之,能将中国山水画打造出具有油画一样的色彩效果与张力,又不失国画最核心的灵魂(中国人文情怀),就是我们将来要努力的方向。
(四)、空白非空,造就无限。我们一直在主张中国画对于那些虚幻空灵之境,或者是水,水汽,雾,云之类的易变事物,不只是有留白一手,还可以创造新方向,以非空造就空白,用有限抒写无限。至于如何造就真正的非空,真正达到以有限抒发无限,那就得靠自身修为及心法了。 特别强调,除了上述的通常技法外,还有一种特别的方法,那就是心法。其实,无论是什么画家,真正要创作出独具自己个性的作品,那一定是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到笔到,墨到,色到,心到,意到,才能打下较好基础。但是,这只是通常的看法。真正的高手,应该是一切融化于心,又超然心外。其整个人在创作状态时,他的一切都不复存在,或者说是他的意念与天外之天,道外之融为一体。不是他的手在驭笔,也不是他的心在驭笔,而是天外之天的能量,道外之道的意念在借他的手驭笔。这样一来,无论画者在什么时候创作,都会与过去,现在,将来对接。也无论画者在什么空间创作,那也一定要超越六维空间,进入无维空间。所以,创作出来的画作一定是其中有他,亦是其中无他。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作品,出现山川河流的倒置,树木山石的叠加,动物花鸟的错乱,云雾水流的变形。出现过去,现在,将来的意念,情感,思想,甚至人伦天理竟然同框。我们也不必诧异!若有此时,正是我要创立《云意山水画》的宗旨。
然而,梅山文化从诞生的时候起,就是受到排挤与打压,只有偏安一隅,受制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低下生产力,尚未启蒙的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影响。所以,梅山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无法尽情舒展与扩展,相反,为了获得存在与生活空间,只有不停地收缩与自我裁剪,虽然其基因依然强大,但是,它最终也必须被中华文化消解,同化,兼容。由于梅山文化的相对落后与过分坚硬,它的最终宿命必是不停的收缩,甚至淹没在更加强大的文明之中。
这正是《云意山水》与《梅山文化》剥离所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