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会·旅游|湘君:霞浦·阳光
2024-05-30 14:46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8591 小 中
让霞浦吸引游人前赴后继的,是阳光。
沿着霞浦的海岸线驶往最东端的花竹村,这里因中央电视台《日出东方》栏目直播新年第一缕阳光而出名,被称为“中国观日地标”。
车子直接开上山顶,发现这远离人烟之地居然有个“咖啡馆”。一辆越野车泊在空地,后盖打开,露出琳琅满目的咖啡设备,几把户外椅随意散放,就是一家简易又别致的咖啡馆。我要了杯燕麦咖啡,口味出乎意料地醇正,还有一点点非同寻常的味道,我说不上来。老板是个帅小伙,一边做咖啡,一边用闽南口音的普通话为我们指引方向。
“一号观景点”位于山之巅峰,信步前行,有清风拂来,阳光更甚,转过“中国观日地标”石碑,海天山色豁然眼前。蓝色海面上片片浮球竹竿方阵,红白灰棕黑,犹如一排排竹筏绵延不断,又似蓄势待发。岛屿穿插、点缀、交错、合围,仿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几公里外的东壁村显得更有人气。东壁村不仅出产丰富的海产品,还是摄影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渔民在海水里养殖海鲜,用浮球、养殖绳构建“田垄”,在滩涂上插满竹竿,用来晾晒海带、悬挂海蛎,亦作为围网的工具。这些独具特色的劳动情景成为全国摄友争相捕捉的瞬间。某种意义上说,你也许没吃过霞浦的海鲜,但一定见过霞浦的照片。
抢在当天日落时间16时50分之前,游人纷纷占领最佳视角,栈道、坡台、观景点布满“长枪短炮”。我爬上海滨大桥,幸运地发现这里才是“港湾剧场”最好的“观影座席”。随着夕阳西斜,眼前的景物悄然变化:海面似被撒上一层金粉;近处的几艘渔船仿佛画家用力涂抹的油彩,后面的浮球和竹竿是画笔扫过的痕迹,远处的岛屿是平衡画面的色块,而橘色的太阳就是那点睛之笔;太阳没入山后,海面上的小船、竹竿、岛屿变成了剪影,画面从油彩转为水墨;余晖渐散,海面变成青色,一切终于隐没在深暗中。
曲终人散,回程的路上始终觉得哪里不对劲。在半山腰立定,再一回头,恍然大悟——太阳落山,带走光线,也带走了女巫的魔法。无数张关于霞浦的照片在脑海中纷至沓来:有浓重如水彩油画,好似打翻的颜料盘;有浅淡如水墨皴染,凸显大山人的雄奇隽永;有的纯净浪漫,如宫崎骏动画中的唯美;有的风云诡谲,如好莱坞大片摄人心魄……我也差点和有些网友一样,因“照骗”而深感失望,但现在我明白,所有那些匪夷所思的美景,以及眼下的平庸暗淡,它们都是霞浦,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亲眼见到的实景,区别只是捕捉到的光线不同。让霞浦吸引游人前赴后继的,是阳光。
有种半导体材料叫做“光触媒”,是装修时用来去除甲醛的神器。借用到此处倒也贴切。无论山水、屋舍、花草,或是游人,都是以一己之身为载体和媒介,承接阳光,在自身酝酿、发酵、反应。旅行的意义,也无非是伸展双臂敞开怀抱,去拥抱一切大自然的赐予,看看自己与它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写到此处忽然灵光一闪,咖啡中那点非同寻常味道,是阳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