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冷旭芝专访
2024-01-17 11:46 来源:朝闻天下 阅读量:7688 会员投稿 小 中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冷旭芝专访 2024.01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冷旭芝
为中国美术培根铸魂
冷旭芝,山东海阳人。1998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7年毕业于青岛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9年于北京画院白羽平工作室学习,现任教于青岛六中。
参展经历:
2017年05月 “桃源何处”——冷旭芝油画风景展
2017年11月 “对话”——第四届中德艺术家作品联展
2017年12月 “原乡的温度”——青岛女画家
2017腾冲高黎贡公益绘画展
2018年01月 “观自在”——冷旭芝纸本/ 油画作品展
2018年10月 “青岛叙事”里院致敬综合艺术展
2019年12月 “得境取象”第二届东亿中国油画作品展
2020年07月 “庚子琐记”——冷旭芝纸本作品展
2020年09月 风华岁月?江山无恙——庆祝泰山.第五届中国女书画家作品展(网络)
2020年-2023年 青岛国际艺术年展(青岛)年度艺术文献展
2023年02月 “艺刻时光”首届青岛春季艺术沙龙展
《临江仙-轻浪五更风》158cm×64cm×4 2019年
《万里春》100cm×80cm 2023年
轻表意-冷旭芝的诗性绘画
不同于我们习惯认知上,表现主义绘画对我们视觉所产生的强大的冲击力。冷旭芝的作品,并不具有明确的当下指向性,也没有油画媒材所表现出来的色彩的强烈力量感。相反,画面更接近中国写意山水那种轻盈、飘逸的舒缓律动。灵动的画面意象,会让人脑海中不觉跳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或“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意境联想,一种诗意的美感。绘画于她这里,成为跟文学的一种勾连,成为东方诗性的一种表达方式。
《忆旧游》100cm×100cm×2 2023年
《后庭花》40cm×50cm 2023年
所有的艺术最终都指向本我精神的自然流露。就像音乐,一个音符响起,就能勾起我们开心或者悲伤的情绪气息。诗性也是一种不可阐述的自我感知能力,它只来源于创作者自身的文化积养及对世界的个人认知。冷旭芝对于东方传统诗词(特别是词牌)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填词”是她日常化的一种游戏方式,可以说她本身已具有词人的身份特点,具有东方传统人文哲学的根性底色,也成为她现实关照的一种自觉。这点在她的日常笔记中可以找到线索:“……那些本来与世无争的田地,被四周的新楼宇挤的处境尴尬。我面对阳光里的金黄田地,无能为力。面对一口幽蓝的水库,也是无能为力。见过一面是新型社区的时尚小镇。一面却是保存极好的原始山村,我能闻到村口大黄牛的味道,却无法阻止大型挖掘机的轰鸣,也许,下次,黄牛的领地也会看不见。”东方传统文化、诗词那种温婉、谓叹式的人文温情的表现特点和方式,一览无遗。鉴于此,我们所感知到的冷旭芝作品画面中所出现的“诗境”也就不足为奇了。
《梅花引》160cm×140cm 2019年
《倾杯乐》180cm×90cm 2023年
《瑞鹤仙》90cm×90cm×2 2023年
如果说“填词”是一种审美和人格品质的训练,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冷旭芝通过长时间的这种训练,已自然内化成为她价值取向和日常行动的一种自觉。一种以“法自然”为精神圭臬的行为及艺术创作方法。所以。冷旭芝的行动及作品表现,不在严肃的现实批判行列,而是以融入生活的方式来展开自己的艺术主张:教学、生活、母爱、东方人文美学,协调并置,同构一个鲜活的现实生活里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并把这种气息投射到作品里面,成为纯然真实个体在现实世界中的一种自我回照。这是冷旭芝作品保持独特性的特点所在。
《踏莎行》100cm×80cm×2 2023年
《惜春郎》60cm×80cm×2 2023年
《应天长》158cm×128cm 2023年
《西江月》100cm×80cm×2 2023年
“艺术作品是经验生活的余象(after-image)或复制品,因为它们向后者提供其在外部世界中得不到的东西”(阿多诺《美学理论》)。冷旭芝的“生活余象”将走向何方?目前来说或许还不可说,不能说。那么,就让我们跟着她的日常去感知吧。
——文/林竹
独立策展人,青岛德昌ART·V出口美术馆馆长
《探春慢》100cm×80cm×2 2023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