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终入场,华为要如何布局人形机器人?

2025-03-25 17:22 来源:盖世汽车   阅读量:4516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技术的突破,人形机器人逐渐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作为中国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华为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今年2月,华为提交的“MATEROBOT”商标申请引发行业震动,其布局人形机器人的野心浮出水面。然而,深入分析华为的研发路径、战略定位与合作伙伴生态后可以发现,华为的“入局”并非亲自下场造机器人,而是以技术赋能者的角色,构建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智能生态。

从实验室到生态:华为的机器人研发路径

华为对人形机器人的探索并非心血来潮。早在2009年,华为2012实验室与中央研究院便已启动工业机器人及控制系统的研发,积累了视觉识别、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2020年后,华为开始尝试将工业机器人技术转向通用型人形机器人领域,三年内迭代了三代原型机。然而,华为最终选择将视觉技术团队划归至车BU部门,同时将机器人硬件研发任务转移至子公司极目科技,自身则聚焦于“机器大脑”的构建。

这一战略调整的背后,是华为对自身优势的清醒认知。人形机器人涉及伺服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复杂硬件,重资产投入风险高、周期长。相比之下,华为在算力、大模型、操作系统(鸿蒙)等领域的技术积淀更符合其“轻资产、强生态”的商业模式。正如华为内部会议所强调:“未来3~5年,华为的核心是赋能机器人行业,而非直接下场制造硬件。”

极目科技:华为机器人硬件的“孵化器”

尽管华为选择以生态赋能为主,但其并未完全放弃硬件布局。2023年成立的极目科技,承担了华为人形机器人硬件研发与产业链整合的重任。极目科技位于东莞塘厦镇,总投资72亿元,规划建筑面积204万平方米,目标直指“卡脖子”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2024年11月,极目接手华为内部机器人硬件业务,并吸纳数百名原华为研发人员,由资深技术专家李建国主导,以避免盲目扩张对生态平衡的冲击。

极目的定位清晰:一是通过联合央企、国企孵化关键零部件技术;二是为合作伙伴提供硬件方案设计、降本咨询等服务。例如,在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中,极目负责对接供应链,评估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部件的成本控制方案。根据华为内部测算,人形机器人硬件成本中,伺服电机与驱动占比25%,传感器与芯片占25%,减速器占20%,电池占18%。若初期量产2000套,成本仍高达40万~60万元,远超20万元的家用市场门槛。因此,华为明确将工业场景作为初期落地重点,逐步向医疗、教育等民用领域延伸。

生态赋能:做机器人界的“英伟达”

华为对人形机器人的野心,本质是一场“大脑革命”。此前在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上,公司释放明确信号:将依托盘古大模型、鸿蒙系统及云计算能力,打造全球具身智能产业的“创新中心”。这一战略与英伟达在AI算力领域的定位异曲同工——通过提供底层技术平台,吸引硬件厂商接入生态,共同做大市场蛋糕。

技术底座:从“大脑”到“小脑”的全栈能力

华为的差异化优势在于打通机器人从决策到执行的全链路。与阿里、百度等企业聚焦认知推理类大模型不同,华为更注重运动控制、实时交互等“小脑”能力的开发。例如,通过鸿蒙系统连接机器人的微控芯片,实现手臂动作的精准调度;借助盘古大模型优化传感器数据与运动指令的匹配效率。这种从“大脑”到“小脑”(控制)再到“肢体”(执行)的全栈技术,能够形成更高的行业壁垒。

开放生态:联合车企与硬件供应商

华为对硬件供应链持开放态度,与特斯拉供应商、国产厂商均保持合作。2024年,华为具身智能中心与乐聚机器人、拓斯达、兆威机电等16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涵盖执行器、传感器、控制系统等关键领域。例如,乐聚机器人基于华为鸿蒙系统开发了国内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夸父”;宁德时代、昊志机电、禾川科技等企业则分别提供电池、减速器、伺服系统等核心部件。这种“联合研发+生态共享”的模式,既能降低华为的投入风险,又能加速技术迭代。

挑战与未来:从工业场景到家庭蓝海

尽管华为的生态战略前景广阔,但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仍面临多重挑战。成本控制是首要难题,即便联合赛力斯量产2000套,单价仍难低于40万元;技术成熟度方面,通用型机器人需7~10年的数据积累与模型训练;市场需求则需从工业场景向家庭护理、教育等民用领域逐步渗透。

对此,华为制定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

2025年:实现工业机器人全行业突破,鸿蒙与盘古大模型完成生态适配;

2030年:支持千行百业的系统模型成型;

2035年:推出全场景通用型人形机器人。

这一规划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2023年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出台扶持政策。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380亿元,销量突破27万台。华为若能在“大脑赋能”领域占据先机,有望复制其在5G、智能汽车领域的成功,成为全球机器人生态的核心主导者。

结语: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华为入局人形机器人,表面看是商标注册、合作签约的技术性动作,实则是一场围绕“生态霸权”的长期布局。通过将自身定位为“技术底座提供者”,华为既规避了重资产风险,又卡位了未来智能终端的核心入口。正如其在智能汽车领域“帮助车企造好车”的逻辑,华为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同样选择了一条“慢而深”的路径——用十年时间打磨技术,用生态绑定合作伙伴,最终在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掌握话语权。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或许将重新定义全球机器人产业的竞争格局。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

一键全自动换电——泰州市首家蔚来第三代换电站在兴化戴南上线
一键全自动换电——泰州市首家蔚来第三代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稳稳地停到蔚来充换电一体站的停车平台上,汽车下部的换电装置自动开启,卸下用完电的电池,换上充足电的...更多>

喜报!中诚信托荣获深交所优秀债券投资交易机构奖项
喜报!中诚信托荣获深交所优秀债券投资交易机构

2月2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组织召开2022年度债券监管发展业务座谈会,并表彰在服务国家重点战略、推进债券市场高质...更多>

人民银行:指导银行将个人信贷延期还款政策落到实处
人民银行:指导银行将个人信贷延期还款政策落到

2022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黄盛摄人民网北京4月14日电(黄盛)今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更多>

发放消费券、举办消费节、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近期一批促消费措施密集推出—— 为消费升温积聚合力
发放消费券、举办消费节、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

4月20日是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落地实施11周年。11年来,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金额和购物人数不断攀升,离岛免税购物已成...更多>

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新型业态惠民便民—— 商业新模式激发消费新活力
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新型业态惠民便民—— 商业

在上海街头,一家集合了艺术展览、画材、图书、生活家居、艺术衍生品、服装零售等多种业态内容的超级百货集合体验店,吸...更多>

聚焦

京东方A:第一季度净利润43.89亿元同比下滑16.57%
智能网联汽车驶向新未来,全国已有新能源汽车相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汽车产业的新宠。越来越...更多>
聚焦高质量发展,共谋远洋渔业新篇章
农业农村部近日召开远洋渔业企业座谈会,聚焦推进远洋渔业高质量...更多>
AI魔改乱象频发引关注, 我国拥有超过200
近期,AI魔改现象在互联网上频发,不少经典影视剧角色、明星、...更多>
指尖穿戴甲成时尚新潮流,我国已有美甲相关企业
指尖穿戴甲作为一种时尚配饰,正逐渐成为市场新宠。通过跨境电商...更多>
昊铂HL实车惊艳亮相,3月18日预售续航超1
3月18日昊铂HL实车预售惊艳亮相,续航超1200km实力吸...更多>
以高质量数据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国家数据局将开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24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更多>
2024年比亚迪登顶新加坡,为中国电动车出海
2024比亚迪于新加坡实现登顶,为中国电动车海外拓展再书传奇...更多>
春季自驾好选择!起亚狮铂拓界以多维度优势成理
春季来一场自驾吧!起亚狮铂拓界以多维度优势成为你的理想SUV...更多>
高迪安元梦智能:解码智能艾琳的元宇宙图书馆
回顾几年前,上海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开幕,引来一番智慧读书热潮...更多>
江铃汽车凭深度参与区域产业智能化前景无限
凭借深度参与区域产业智能化,江铃汽车发展之路前景一片光明 ...更多>